懂懂日记:今天,比较忙。随笔~
今天,比较忙。
心情,也不好。
于是,启用敷衍模式。
A,婚宴。
在西安那天,接到了骑友的电话,她受当事人委托,给群内每位骑友下一下通知,周末,孩子婚宴。
我回复,收到。
既然接到了通知,就要当个事。
于是,我写进了待办事宜。
只是,我不了解市场行情,类似的关系,一般给多少钱比较合适?
给600?给1000?
主要是,我很少参加本地婚宴。
甚至可以说,几乎为0。
没人邀请我。
为什么?
因为,这类游戏讲究的是礼尚往来,有来有往,我结婚、生孩子,只收过四个人的红包。
我爹我娘收过一些,那是他们的人情游戏。
他们去还。
我不参与。
偶尔,有读者,有朋友结婚,邀请我的。
我要么三千,要么五千,要么一万。
我也很少参加。
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,讲述我观察的县城人,为什么大家事业做不好?你若是仔细观察一下,半数精力用到了人情世故,不是喜酒就是奔丧,要么同学聚会,要么单位招待,全是这些……
我没有。
我既没有人情世故。
也没有亲戚朋友。
我微信里,最远的亲戚是侄子与外甥,而且还是亲的。
再远了,什么表哥表弟?
都没有。
至于姑、姨,更不可能加。
电话,也没有。
我每天所有的时间与精力,都可以百分百给我自己,偶尔老家有些人情世故,例如上坟呀,结婚呀,我父母去参加的同时会帮我随份子,连告诉我都不会告诉我的,怕我分神。
只有我这样的父母,我这样的家庭,我这样的我,才可以实现绝对自由的时间分配,而且家里人对我行程从不干涉,我去西安打球也不需要请假,我爱哪天回就哪天回,他们也不问,昨天我说五一到了,手术一年了,要去大城市复查,他们也不多问,只是叮嘱我,别忘记买点好吃的带回来。
我答应。
大部分生活在县城的人,都被困住了。
被人情困住了。
被酒席困住了。
你请我,我请你。
中午11点,忙完上午的工作,我准备去参加婚宴,先要去理发,我已经一个多月没理发了,过去我愁着去理发,因为没头发,理发师还喜欢问东问西,本地的还好一些,会尽量的避免提到头发少,顶多是感叹一句,这头发稍微有点稀。
是稍微。
我在内蒙古爬长城时,去理发,理发师是位大姐,一边剪着一边感叹,年纪轻轻的,咋没头发了呢?头发咋这么少呢?你看看这头皮,铮亮……
如今,咱不怕了。
长出来了。
理完发,我回书店,重新洗了一遍头,是我觉得理发店洗的不干净,扎脖子。
我洗了头,换了衣服。
突然想起,我没有现金,也没有红包。
昨天还有,昨天为了帮小滨州送礼,买了贺卡,买了红包,被拒后,一股脑都拿给了小滨州,反复鼓励她,大胆的去送,谁会讨厌或训斥一个给自己送礼的人呢?无论送钱还是送身子,被送者都是感恩再感恩,哪怕拒绝,他心里也是暖暖的……
不信,你送我试试?
我给做蛋糕店的邻居发信息,问她有现金不?
她问,多少?
我怕她误解,以为我借钱。
我说,参加婚礼用,600。
她说,有。
我问,红包有不?
她说,有。
帮我准备好了,我给转了600元。
好奇害死猫,我给一中的骑友大姐发信息,问你给多少红包?
她说,这个各自给各自的,一般很少有打听的。
我问,给600可以吗?多还是少?
她说,这个看你们之间的感情。
等于没说!
我去蛋糕店,老板娘刚下播……
我问,直播有人看吗?
她说,同时在线七八个。
我问,能卖出去货吗?
她说,零散也能卖点,刚开始。
我说,加油。
她说,摸索中。
我问,我跟对方是骑友,私下没有来往,甚至没有电话,给600元多还是少?
她说,我以为是亲戚呢?咱这边一般是这样的,同事之间,一般就是200块钱,去吃顿饭,捧个人场,若是比同事稍微好那么一丢丢,就是300块钱,再多了,没必要。
我问,人家会不会觉得,我草,懂懂平时看着挺装逼的,竟然只拿这么点?
她说,不会。
店里还有个买蛋糕的大姐,她也在极力的劝我,你给600元太重了,人家还起来没法还,你孩子结婚,人家怎么也要还1000吧?给人家施加压力了。
我说,我的,不用还。
她说,你自己觉得不用还,人家肯定还,否则记账干什么?
买蛋糕的大姐走了。
蛋糕店老板娘让我坐坐……
我问,一般几点去比较合适?
她说,11点50到就行。
我说,那我再坐10分钟。
她有个自己的小办公室,里面有个茶盘,她要泡茶。
我说,不用捣鼓这些,你泡好了,我也走了。
这个老板娘很有故事,超级上进,一个人支撑着自己的家,弟弟家,父母家,虽然她自己也没啥大本事,但是已经是拉磨的驴了,老公呢?
约等于废物。
在工厂上个班,一个月三五千,不够自己吃吃喝喝的。
上进的标志是什么?
爱学习。
过去,她也是上班的,而且就在蛋糕店上班的,老板经营不下去了,半转半送给了她,当时房租要到期了,2万元把整个店带设备直接转给了她,当时一直是亏损的,她竟然给干活了,干活的原因是她很爱学习,四处去学,学管理,学营销。
这不,前段时间又去杭州了。
花了1万多学短视频与直播。
貌似还有个3万的还是5万的套餐,叫一对一帮扶。
给我发信息,问可以不?
说是做不起来,给退钱。
我回了一句,谨慎!
短视频、直播能不能起来,与策划无关,与方法也无关,纯粹天意,不是勤奋就有结果……
她总是称我老师,在我们家消费也不少,给孩子老师送礼从我们店里买书,偶尔我卖酒卖茶,她也会支持,从而她找我谈心我就很认真的跟她谈谈,一谈不要紧,我很容易知道她的秘密,包括谁在追她,谁让她扶着柜台撅着腚大清早的速战速决,从她跟我倾诉了这些后,她家的烘焙我再也没买单,总担心她一边撅着腚一边烤着面包……
也不是什么高富帅,就是她这个级别的,做冷链配送的小哥。
不是约,是俩人在畅想未来中。
等孩子考大学了,各离各的,走到一起。
就在我等她泡茶这10多分钟里,她给我讲了个买手机的故事,这次在杭州参加培训,威海有个小伙送了她部华为手机……
我问,撅腚了?
她说,没有,他只是说很喜欢我。
她的颜值没问题,在同龄人里,在同等收入里,属于佼佼者。
11点50,我到达婚礼现场。
我把红包直接塞给骑友,她不要,让我去门口交给记账的。
我说,不用记。
她说,那不行。
去记账的地方,可尴尬了。
人家基本都是500起。
就我一个300,那么扎眼!
这类击鼓传花的游戏会不会消失?
会!
需要两个前提:
第一,老一代,逐渐死去。
第二,新新人,不搞这套。
看一些文化的发展方向,一线城市看欧美,三四线城市看一线,还有个更简单的类比方式,北方跟着南方走。
例如,我在深圳吃早餐,我发现五个人只点了三碗豆浆,三个包子,若是在北方这么待客,这属于重大事故。
豆浆,谁喝谁不喝?
包子,谁吃谁不吃?
瞧不起谁?
南方人是怎么喝豆浆?
分着喝。
包子呢?
竟然用剪刀剪开。
再谈日常吃饭,北方超级浪费,觉得上不够菜就是对朋友不尊重,有时朋友点一大桌菜招待我,我都很心疼……
咱咋能这样呢?
懂懂来了,咱就点一个或俩菜,我觉得你真的把我当朋友了。
知道我不介意这些。
之前,我在上海跟胡老师吃饭,胡老师都要求把每个盘子吃的光光的,宁愿点少不点多。
我就特别开心。
也觉得得到了尊重。
因为,你能不把我当外人。
未来的北方招待,一定是这个方向,2008年,我跟着出版社做活动,整个珠三角,包括香港在内,吃饭必须打包,哪怕你打了包带走后扔进垃圾桶,也要打包。
这是一个基本素质问题。
前两天,我写鸡鱼肉蛋消费量在下降。
根源是什么?
一方面,老百姓的消费力在下降,收入降低对生活质量影响最深的其实是收入最底层的群体,例如我们小时候,一年到头才能吃顿肉,你以为今天没有这样的人?这才是主旋律,我骑行山东时,拍过N多类似的场景,司机、农民工吃的什么?就是素菜+米饭,例如在莘县、东阿、阳谷这些地方,很多饭店都贴着6元或8元吃饱,吃的什么?
就是菜+米饭。
若是想吃肉呢?
可能就要小20元了。
当天,我写过游记,我观察了那么多人,那么多桌,貌似就我拿了一个小酥肉,一盘小酥肉16块钱。
另一方面,是餐桌浪费少了,鸡鱼肉蛋的消费里,吃掉是一部分,倒掉也是一部分,宴请多,倒掉的比例就高,至于倒掉以后是做了地沟油还是喂了猪,那是另外一个课题。
说明什么?
聚餐少了。
日常,大家来我这里,我一般怎么提议?
酒,想喝就喝,不劝。
饭?
能吃盒饭最好了。
出去还要浪费时间,不如安静的坐在书店里聊聊天。
我去木木家也是如此。
我跟她们提议,咱就点外卖,省事,把时间都用到交流上。
广东,在饮食、风俗方面,基本是我们的风向标,因为有香港在耳濡目染,广东应该是公筷普及率最高的省。
广东春节红包,都很小,5元,10元。
北方红包,超级大。
广东婚礼红包,要么象征性的撕个角,要么就直接拒收。
不搞那些你欠我我欠你。
你欠我我欠你这个游戏的本质,是过去办不起公事,大家众筹帮扶……
慢慢就没人玩了。
我觉得,新新人类,要想事业有突破,首先应该跳出一些传统的、落后的游戏,去玩一些更高级的,例如朋友结婚了,送件他喜欢的礼物,你用心挑选的。
另外,学会逃避亲戚朋友。
除非,你亲戚朋友全是高于你的。
那要反过来,积极贴上去。
去海南过春节,为什么那么火?
有个隐形的原因。
领导们、富翁们躲亲戚,躲下属,躲送礼,躲拜年……
我以前写过,节,是穷人过的。
因为,有钱人,天天过年!
或者,这么说,一到大家放假的日子,他们都藏起来了,要么是黄金周藏在家里,要么是春节躲在国外。
讨厌过节,讨厌人山人海!
这么没人情味?
你那人情味,不要也罢!
B,得罪人。
我跟木木和木木姐姐建了个六人群,我自己一个男的,五个女的。
她们基本都COPY了我。
写文章。
爱健身。
健身,她们是玩的网球+CROSSFIT。
每天都讨论的很激烈,因为日常我比较忙,都是偶尔休息的时候翻一翻聊天记录,这两天我从西安回来,她们问我有什么收获,我谈的第一个观点是,不要追求日更,要给自己足够的松弛感,不是好的状态,不要去写,不要去练。
就是一定是ENJOY。
而不是咬牙坚持。(关于这点,昨天文章里写过专题)
还有一点非常重要,必须时刻计算投入产出比。
倘若你写了两三年,一篇文章就那么几十个人,分析一下浏览量变化图,发现曲线没有上升趋势,你自己也没有在写作过程中实现了反思和成长,反而焦虑为什么没人看时,正确的做法是,砍掉。
用价值去衡量一份坚持。
不考虑什么精神和装逼。
有小姐妹问了一个问题,若是写到身边人,被误解怎么办?
我说,误解是常态。
三点:
第一,只要你靠近写作者,你一定会走进文章,这是必然的。
第二,写作者表达的本意与你阅读到的意思,可能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,他出发点可能是赞美,但是你可能读到了嘲讽,他可能是善意,但是你可能读到的是来者不善。
第三,写作者是什么?他们怎么思考的就怎么写,你知道吗?其实我们看待每个人都是立体的,有喜欢的一面,有讨厌的一面,这么说吧,若是我们的朋友把他们心目中对我们真实的评价全盘托出,朋友都没得做了。
写作者,就吃了这么个亏。
他有意无意输出了这些,虽然是换了个名字,换了个身份,特意塑造的主人公,但是当事人一眼就认出来了,那就是写的自己。
很是生气!
莫言邻居也去找过莫言的爹,控诉莫言,黑化自己。
莫言的爹说,这小子就这样,连我都黑,开篇就写了,我爹是个远近闻名的土匪……
所以,要么,远离写作者。
要么,哈哈一笑。
不要当真。
我每天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,你这么写他们,他们不介意吗?
我认为,不介意。
例如我爹我娘,从来没提过,你不能这么写……
我也一直以为他们不介意。
直到有一天,我二姐跟我讲,我爹去她家做客,跟她说:你弟弟写我坐他车时,身上臭,我跟你娘天天洗澡,哪来的臭?你弟弟竟然这么写。
会对我说吗?
不会。
怕我放不开手脚。
我家人基本都自带免疫力了。
我的观点是什么?
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,你若是介意,你就别写生活琐事,去写《三体》,你若是不介意,就是佛说家常事,谁爱咋着就咋着……
反正,我越来越肆无忌惮,例如我经常写丁香跟我屁股后面当小迷妹,乃至她老公都经常说,媳妇是懂懂的脑残粉。
但是!
注意这个但是,过去怎么写无所谓。
这几年舆论环境变了。
就应该收敛,若是想写谁,必须先窖藏,例如现在写2014年的人与事,现在经历的人与事呢?则放到2034年去写。
我现在已经启用新的战略了。
尽量避免提到任何人,除了家人。
别人文章里写到我,好的,坏的,我都理解,例如我初中同学无知少女说我凌晨去嫖娼,我看到也是一笑而过,她写的是纪实,又不是编的,是她问我大半夜不睡觉干什么去了,我说跟老铁去找小姐没找到……
虽然里面提到了懂懂,我也不会建议她删除的。
无所谓的。
我看她们几个写文章,我都不满意。
我觉得,写作手法,写作素材,都没有问题,毕竟除了木木外,都是老板,而且干的都是国际贸易,接触各类奇葩,外国人,中国人,供货商,员工,检疫部门,故事多多。
问题出在哪?
书写角度有问题。
她们缺顿悟。
就是一瞬间懂了我的意思。
我的意思是,写作应该如说话分享一般自然流淌,我写文章时,我是想着孩子就坐我对面,我在讲个故事给他听,我也可以把孩子换成未来的自己,我躺在养老院的床上,翻翻我40岁时写的文章,觉得好有意思……
所以,你要问你自己,你的文章为什么不流畅?为什么不欢快?为什么不通俗易懂?就是你缺少了一个目标,你要分享给谁。
例如,我文章是写给男朋友的,是写给懂懂的,我要让他或他们知道我今天干了什么,踩了什么雷,收获了什么。
倘若你没有这么一个想象目标,你写着写着就跑偏了,不知道为谁而写,风格也变来变去,一会说明文,一会议论文,一会成了诗歌,阅读难度也很大。
懂懂不搭理我无所谓,我要把今天的所见所闻,写给他看。
那,是不是可以理解为,每天给人写信?
对!
恭喜你,顿悟了!
C,买地。
婚宴上,遇到了十佳青年,他怎么跟骑友认识的?
远古时代,他骑过车子。
现在,肯定早不骑了,我感觉他有200斤。
以前,我写过他。
被招商回来的人在外地的本地人,搞养殖,搞种植,搞苗木,圈了不少地,还上过新闻,带领村民发家致富,其实雷声大雨点小……
后来,我不跟他玩了,是因为我发现他走歪了。
焦点都在玩资本游戏了。
吸存,放款。
十佳很健谈,聊起了沂水牛人,谁在哪当省长,谁在哪干国企一把手,谁是哪个村的,谁是哪个镇的,他摸的门清。
梳理完,还要对着我来一句,懂懂,多是你们乡镇的,你们乡镇出能人。
我心想,能人与我有什么关系?
我以前写过,任何百万级人口,哪怕是西藏、新疆,也会在各个领域出现顶级人才,与地域无关,与教育无关,与什么都无关,只与人口基数有关。
这是一个概率学问题。
他们牛,不代表我们也牛,我们不代表他们,他们也不代表我们。
各自代表各自。
大部分骑友都喝酒,就两三个没喝的,我没喝酒,所以我要捎着几个,送他们回家,十佳也上了我车,最后送他,他说要去我们乡镇,我以为开玩笑,他是认真的,说挖掘机在那边干活,他要过去看看。
我问,你在我们乡镇有工程?
他说,我在那边包的地。
我问,包地干什么?
他说,种地瓜。
我问,多少亩?
他说,400亩。
我问,连片的?
他说,不完全是。
我感觉他整个人比过去沉稳了,不那么浮夸了,虽然依然略浮夸,总是谈认识谁,跟谁关系很好……
聊到了之前项目为什么失败。
一句话概括,彼此承诺,都没达到。
他承诺的规模,创造的效益以及实现的就业岗。
对方承诺的补贴、政策,也没落地。
他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,原来,经常有奖励XX企业多少钱,并不是真奖,而是只是随口一提,只讲数字不真奖,讲与奖的区别。
我问,是全国都如此吗?
他说,差不多。
我问,现在种地瓜有政策补贴吗?
他说,没有任何补贴,也没做任何申报,就是纯粹的商业行为。
我说,这才是对的。
他说,这些年走了太多弯路,外界都说我是骗补贴的,其实我是真心想做农业,是过去总是想一口吃个大胖子。
我问,地瓜品种好?
他说,是的,烤着吃,煮着吃,都是吃了就上瘾。
我问,有成功案例吗?
他说,烟台去年火的红薯,就是这个。
跟我讲着讲着,又吹起来了,说土地承包风已经过去了,现在土地是最便宜的时候,甚至很多人愿意白送,只要别让地荒了就行,对于农村人而言,荒了地会遭雷劈的,种地亏损,没人承包,自然价格越来越便宜。
他的意思是,什么东西能传给子孙后代?
土地。
参考比尔盖茨疯狂买地。
我说,现在的土地政策,不明朗,说收回去就收回去了。
他说,你不能这么想,农业怎么才能发展起来?所有权肯定依然是集体所有,但是使用权会越来越清晰,这样集约化农业才会被提上日程,企业为什么不敢拿地?因为没有雷打不动的合同去保护承包者。
土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,种庄稼,亏钱。
种地瓜、南瓜呢?
也会赔钱。
那为什么每年还有造富神话呢?
多是运气好,赌中了概念。
例如减肥小南瓜。
投入成本越低的种植模式,越难赚到钱,因为复制门槛太低。
什么是好的农业项目?
基础投入高的,农产品稳定的,不追求爆款与概念。
例如寿光的蔬菜大棚!
农业,我研究过,也承包过,也扔进去了几十万,这么说吧,一句话总结,农业不赚钱!
你非拿个例抬杠没办法!
有没有可能,真被他赌中土地政策?
完全有可能!
路上,我跟十佳分享了一下我跟着南方人学到的生意经。
南方人做生意,重调研!
他们若是来拿这块地,一定会做双向调研。
一,露天低成本种植的前提下,方圆200公里,有没有一款农作物在规模化种植的前提下,是能有收益的,并且这个拉长历史收益也很可观,而不是因为概念突然火了。
这个,我调研过,爆浆玉米就可以。
二,高投入的前提下,方圆200公里,有没有一款农作物在规模化种植的前提下,是能有收益的,并且这个拉长历史收益也很可观,而不是因为概念突然火了。
如现代化蔬菜大棚。
如高时间成本的樱桃,六年才结果。
无论是金钱投入还是时间投入,都会淘汰掉大部分农民!
就写这么多……
写的太匆忙,瑕疵太多,凑合着看吧!
(完)
继续广告。
买条丝巾吧,不为别的,沾沾喜气。
我卖东西,得到最多的反馈是,戴上后,签单成功了,面试通过了,相亲牵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