懂懂日记:我从山海关爬到了嘉峪关(连载十)

听过《走西口》没?

“哥哥你走西口,小妹妹我实在难留,手拉着哥哥的手,送哥送到大门口……”

走西口是“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”事件之一。

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,无数山西人、陕西人、河北人背井离乡,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,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。

考考大家,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,分别是啥?

“走西口”、“闯关东”、“蹚古道”、“下南洋”,“赴金山”!

这里面,大家陌生的应该是“蹚古道”与“赴金山”。

通俗翻译一下,就不陌生了。

“蹚古道”就是从陕南到四川康定,再中转到西藏和云南的古道,也被称为陕康藏茶马古道。

赴金山,这里的金山特指旧金山,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,乃至,1882年美国联邦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份针对单一族裔的《排华法案》。

意思是,别来了,再来,旧金山就要说汉语了。

今天,我们主要聊一聊走西口。

西口是哪?

过去,西口是泛指,从山西到陕西到甘肃一带的长城关口,都叫西口。

翻过长城讨饭吃,就叫走西口。

而且,西口还分旱西口与水西口,例如河曲、偏关一带的老百姓,走渡口过关更方便,这就是“水西口”。

“走西口”这个概念真正火起来,是因为《乔家大院》的热播。

那么,“乔家”当年走的哪个口,哪个口就可以称呼真正的西口。

乔家当年走的杀虎口。

于是,杀虎口与走西口,划了等号!

晋商当时出了雁门关两条线,东走张家口,西走杀虎口,对应的是走东口与走西口。

走西口,分为三类群体。

一类,到蒙古地界开垦种田的,直接举家移民了,这个有点类似山东人“闯关东”。

一类,迫于生计,走西口打工的,只是打工,家还留在山西。民歌《走西口》里唱的就是这一类。

一类,晋商,打通了中蒙俄贸易通道。

这次长城之行,我还顺路参观了张裕的爱斐堡酒庄,里面有个陈列馆,介绍了张裕从创始到今天的辉煌历史,创办人为什么这么前卫?在清朝时就想着做白兰地?

因为,他下了南洋,不仅仅赚了钱,还接触到了洋文化。

走西口,下南洋都成就了一批富豪。

为什么闯关东没有?

这里面有个根源,走西口与下南洋,多伴随着国际贸易,而闯关东呢?还是种地,还是指望从地里刨粮食。

能活下来,就算不错了。

2016年,我自驾东三省边境线,在长白山脚下遇到了一群山东老乡,他们老家是日照莒县的,祖上闯关东过去的,即便是多代以后,他们那边的生活依然很山东,例如吃煎饼,喝酒不叫喝酒,叫哈酒。

东北人很山东。

就是闯关东造成的。

内蒙人呢?

很山西。

最夸张的就是那句,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。

包头可是今天内蒙古第二大城市。

杀虎口长城是免费的,约等于没有做过旅游开发,但是,杀虎口长城是我爬过的未开发关口里人气最旺盛的,即便是零下,旅游团不断。

导游在自拍,我问需要我帮您不?

她说,不用,不用。

聊了几句。

她从北京带的团。

杀虎口真正的影响力,就是走西口。

尤其是看过《乔家大院》或《又见平遥》的,总好奇,当年走西口是怎么走的?西口到底在哪?

来到杀虎口,我了解到了两点小知识。

第一,历朝历代,关口的移民流一直都存在。

老百姓觉得哪边更容易幸福,自然会朝哪边流动,秦汉时期,中原王朝歌舞升平,草原民不聊生,他们会主动南迁,入主中原,求生存。

反过来,当中原战乱不断,饥荒不断时,老百姓又主动北迁,躲避战乱,躲避灾荒,求口饭吃。

历史上,这种双向迁徙,一直没停过。

当时,又不需要护照。

只要你愿意开荒,地就是你的,别说明清时代了,我小时候都还有这个概念,叫“开荒地”,“开荒地”不纳入口粮田,永远都是你的。

第二,游牧民族,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无理。

学历史时,看他们动不动就打过来了。

没有理由。

就是想攻打你。

这是强盗逻辑……

战争,多是经济战,若是打仗没有好处,岂不是亏本的买卖?我看了看介绍,突然感叹,很多仗都是我们“自找”的。

例如我们对他们进行贸易封锁,朱元璋实行边禁政策,严禁铜、铁、盐、茶等生产生活物资注入漠北,以此来控制蒙古诸部。

他们缺生活物资,用马匹也换不来怎么办?

只能南下,抢!

从而大小仗不断,打小了无所谓,只要打大了,明朝就采取更极端的手段,直接把关口封闭,老百姓不能过,商贩不能过。

关系稍微缓和一点后,也要照顾一下双方老百姓的需求。

那边缺物资。

这边缺牲口。

于是在杀虎口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,高1米7左右,也就是1米宽,只能容一人一马通过,这是整个杀虎口最容易被忽略的看点,也是我认为唯一值得看的点,因为这才是老东西,是重修杀虎口的时候,挖出来的。

其它的都是新的。

很多的战争,矛盾,都是由贸易封闭引发的。

而且,贸易封闭的结果是会肥了少数家族,为什么?

因为,这样的生意,别人做不了。

当年,明朝对清军也实行类似的贸易管制,但是一点都没影响,因为有晋商会通过自己的渠道把粮食以及铜铁贸易过去,等清军入关后,他们也顺利的被封为八大皇商。

不管什么“商”,其崛起一定不单单是因为这些人会做生意,或更讲诚信,而是因为政策窗口。

晋商怎么崛起的?

帮官方供运军粮,换来的是贩盐权。

盐在古代约等于今天的中石油+国家电网……

山东明清时代也有一些大富豪,例如滨州魏氏庄园的主人,他就是贩盐出身的。

晋商又是怎么衰退的?

他们自己的总结是中俄贸易是陆路贸易,而世界大的发展趋势以海路贸易为主,这极大的限制了晋商进一步的发展。

根源,就是蒙古独立。

切断了这条北向的丝绸之路。

要是北边是美国?又贸易互通,护照互通。

内蒙古的房价,现在一平要四五万!

走西口,不同地区走的形式不同,最会种地的群体,就去抢地开荒,最会做生意的群体,就成了晋商,晋商最活跃的地区是哪里?

汾阳!

到清朝时,政府里已经有明白人了,他们感受到了文化包围的力量,他们满族文化进入中原大地后,瞬间被融化了。

那么,对付周围少数民族最好的办法是什么?

不是抵挡。

而是主动出击,用文化去浸泡他们。

于是,鼓励放垦蒙地,由南向北,有序推进。

若是秦始皇或汉武帝也这么搞?

匈奴早就搞定了。

就如歌里所唱: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……

今天,每个初到呼和浩特的内地人,都会感叹一点,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,他们对呼和浩特的预期是什么?

草原之城。

应该很有草原特色。

来了才发现,跟济南,跟太原,没有任何区别。

若说区别,就是店名普遍配有蒙语。

过去,各大品牌入驻呼和浩特,这是强制要求,必须配,肯德基、麦当劳都配着,现在?

很多店也只配汉语了。

再过几十年。

就只有汉语了。

在呼和浩特大街上走走,虽然偶尔会遇到蒙古汉子,辨识度还是蛮高的,但是,大部分面孔跟我们在济南在太原看到的,一模一样。

这就是文化的力量。

杀虎口旁边有个博物馆,详细介绍了走西口与晋商,清末时期,杀虎口的税银收入曾达到三百六十万两,约相当于整个朝廷收入的十分之一。

跟张家口算是双子星。

晋商能被重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走西口形成了强大的物流网络+银行网络,明朝朝廷为了保卫边疆,在长城旁边设置了“九边”,80多万戍边部队与30多万匹马,财政有压力,军粮运输也有压力,所以与晋商谈以粮换盐。

明朝中期又在张家口和杀虎口开放马市,这对晋商由以盐业为主转向多种经营产生了重要推动。

参观“乔家大院”时,一大感触是。

清朝高官,动不动就跑人家家里来了,私交甚好,甚至包括慈禧太后。

要么,借钱。

要么,藏人。

所以,单纯的研究“晋商”精神,没任何意义。

是政策红利!

总结一下走西口的战略意义。

就是人肉版的文化输出。

把河套地区牢牢的汉化了,巴彦淖尔、包头、鄂尔多斯、呼和浩特……

今天,跟内地城市,没任何区别!

也就是不能投票。

否则,早姓晋了。

杀虎口非常的北,差不多是内蒙古与山西的交界处,到呼和浩特也不过百十公里,这个位置属于山西朔州。

杀虎口,这里有老虎?

不是,应该是杀胡口,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,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,故而起名“杀胡口”,这个胡字代表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。

清朝时,清军本身是胡人,从而对“胡”字很敏感。

改为了杀虎口。

杀虎口有个配套卫城,叫右卫,今天右卫古城还在,城墙还是老的,但是四个城门都是新的。

右卫古城有过高光时刻,雍正三年(1725)山西省奏请将右玉撤卫设县,称右玉县,同时在右玉县设立了朔平府,管辖着:右玉县、左云县、平鲁县、马邑县、朔州,兼管凉城厅,直至民国元年才裁撤朔平府。

现在?

不复辉煌。

就是个镇子。

说是个镇吧,有点小,说是个村吧,有点大。

按照卫所规格,一卫兵力达 7000-9000 人,这里曾经是热闹非凡,而如今呢?

围墙内,半数面积已经成了农田。

住户,寥寥无几。

城墙很古老,很有味道。

修高速公路,截去了一个三角,村民为了方便出入,也凿了不少缺口。

杀虎口还有一个特色。

杀虎口驿站设有长城法庭,外面贴了不少案例,多是与挖掘机有关的,村里铺自来水,请来了挖掘机,村民要求挖掘机司机顺便帮忙挖开城墙方便日后出行,热心肠被判了刑。

还有个上了CCTV的,犯罪情节大同小异。

右卫古城墙一圈是5公里,我走了一圈,又在里面走了一圈,整个镇子仿佛被时间冻结了,有的墙上还涂有毛主席时代的标语。

这里很崇拜毛主席,饭店里也挂着毛主席画像。

我去了本地最火的小饭馆吃饭。

旁边两桌是做工程的。

开着霸道或日产皮卡。

他们聊天内容让我很惊讶,我觉得天高皇帝远,这些地方的人们应该不关心国家大事,恰恰相反,一直在聊美国,聊台湾,聊越南……

徒步路上,我遇到了晒太阳的防火员,一男一女。

结伴,这是工作要求。

防止彼此偷懒。

工作内容就是看看哪里冒烟了,冒烟后打电话给119。

一个月600块钱。

看着还很年轻,大姐也就是刚50岁。

应该继续发挥走西口精神,哪里能给饭吃,就去哪,去太原,去北京,去上海,你就是干个家政,当个保姆,一天怎么不赚200块钱?

何必冻的瑟瑟发抖,全年无休,一个月赚这600块钱?!

懂懂日记:我从山海关爬到了嘉峪关(连载十)

有问题反馈加微信:mue233 私聊问我 微信公众号:焦虑自愈教程,分享过去走出来的经验
52软件资源库 » 懂懂日记:我从山海关爬到了嘉峪关(连载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