懂懂日记:我从山海关爬到了嘉峪关(连载九)
过去,我有个错觉。
总以为内蒙古境内没有长城……
毕竟,这曾经是游牧民族的地盘。
爬完山西的“外三关”后,进入呼和浩特休整,当地朋友极力推荐,来内蒙古了,一定要爬爬内蒙古境内的长城,那才是真正的原始原味。
带我去了。
叫口子上长城,属于清水河县。
到了目的地,我一看手机地图,这也太巧了吧?
就是偏关县老牛湾的对过。
当时,我在老牛湾还问过工作人员,能否从冰面走到对面?对面貌似也是长城?
工作人员告诉我,不行,那是内蒙古。
清水河县属于长城大县,属于长城的中线,东半部分属于大同镇管辖,西半部分属于山西镇管辖,也就是说,我们来爬的这个口子上长城,跟偏关的长城是一个系列。
我一看简介,略失望。
因为,偏关一带,我爬了好多,大同小异,土坯结构的,就那么回事吧。
最初,她说内蒙古特色长城,我以为修在草原上呢!
来都来了,爬吧。
当天,风超级大,超级冷。
但是!
一爬,登顶后,突然又觉得,这一段长城是真的美,长城与黄土地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,犹如一幅纯色的油画。
是我爬过最漂亮的土坯长城。
我爬过最漂亮的石头长城是大境门段。
我爬过最漂亮的砖墙长城是浮图峪与箭扣。
所以,口子上长城,我也是极力推荐的。
坡度看着很小,一眼就能望到顶,但是真爬起来还是有难度的,这个位置算是清水河县最高海拔处,高达1800米。
登顶后,突然发现,这个位置还是蛮重要的。
第一,是今天内蒙古与山西的界线。
第二,旁边的丫角山是当年大同镇与山西镇分界点,山上的土墩就是“界墩”。
第三,还在这里遇到了“山西结”。
长城里的“结”是什么?
就是字面意思,例如箭扣里有个“北京结”,这里有个“山西结”,结就是长城交汇的地方,“北京结”与“山西结”是内外长城的的两个交汇点。
冬天的土坯长城,格外的苍凉。
我总想起阿拉善的那句广告语:苍天般的阿拉善。
我觉得,用在这里,也很合适。
我看过别人夏天拍的,到处绿幽幽,没有冬天的更苍凉,更震撼。
这天,风吹的人站不住。
但是,总觉得,这段长城格外的浪漫。
一个人也没遇到。
不对,遇到了羊倌,他放了400只羊,不是他的,是替人打工,一年4万元,全年无休,从早到晚,我还感叹了一句,他把自己的人生卖到了这段长城上。
带我来的队友反问我:不给他4万元,他的人生不也荒废在此吗?
也对!
若说改革春风没刮进偏关县,那这里,更是密不透风。
都过着最原生态的农牧生活。
未来可期。
长城旁边,也修了公路,就是那个长城1号公路。
不过,基本没车。
可能季节不对。
我在这里,也遇到了一段砖墙,还有个砖制敌台。
有些突兀。
这种突兀几乎遍布全国每一处被“保护”起来的长城,根源是什么?
一是学派之争。
二是原状之争。
队友跟我讲,山西境内的长城,基本都是山西帮的专家说了算,但是内蒙古的长城则就有争议了,“北京帮”与“山西帮”旗鼓相当,甚至关于丫角山是不是大同镇与山西镇的分界点都争论了多年,各执一词。
修复,更是如此。
文物修缮的原则是“修旧如旧,最小干预,不改变原状”。
那原状怎么界定?
是明朝时候的样子还是清朝修缮后的样子还是今天的样子?!
所以,就出现了不同专家指导的修复工作,不同的呈现效果,能“做旧”的还算不错的,就怕如平型关,直接给建个崭新的。
队友问我,你认为的原状是什么状态?
我说,就是当下的状态。
她说,这是大部分人的理解,实际上,在古建筑保护这个领域,最初建成的面貌才是原状,后来改变的就不能算“原状”了。
这点,我们存在争议。
那斗兽场、圆明园咋不恢复?!
口子上长城,军事上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,主要作用也是防蒙古小分队南下抢劫骚扰的。
爬古朴的土坯长城,我是强烈推荐口子上。
一定要冬天爬。
这些长城,一天不如一天了。
破坏的严重。
有人家嫌长城影响走路,直接在下面挖了个隧道。
墙体也坍塌的差不多了。
这里真正的绝绝子是土墩,真的圆。
看村里的架势,是准备大搞长城旅游开发,但是从配套的农家乐来看,几乎没什么人来,毕竟这里属于内蒙古,从呼和浩特过来都要俩小时,南边的山西人不会跑到这里爬长城的,人家修的长城一号公路是人家那一侧。
没什么人来,才值得来。
真的很多人来时,长城就会被修复的不伦不类。
这一带有个民间信仰。
四公主。
看说法,是在口子上这个位置居住过。
还立有两块碑。
看了看简介:四公主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六女儿,民间称其为四公主,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,康熙皇帝继承和亲政策,将四公主嫁给蒙古喀尔喀敦多布多尔济为妻,封号“和硕恪靖公主”,于是四公主肩负着与汉代王昭君同样的使命远赴塞外。
我在老牛湾也看到过类似的介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