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样的人更加容易创业成功?

最容易创业成功的人往往来自两个岗位,一个是销售岗,一个是产品岗。

原因很简单,这两个岗位出身的人,往往都是能够创造直接价值的P型人。

商业世界里的大部分岗位都可以分为P型和M型。

什么样的人更加容易创业成功?第1张

所谓P,Professional,意思就是你的岗位内容并不会太需要和团队产生太多交互作用,或者交互渠道比较单一,而且价值主要是由你自身来完成的,例如技术、研发,会计、财务,销售等。

所谓M,Management,意思则是说你的工作并非创造直接价值,而是帮助整个团队去形成价值,你更多起到的是组织、协调、促进和激活的作用。

从这个角度出发,即使你的手下有10个人,但只要这10个人的工作仅仅在于降低你的工作量,主要价值依然还是由你来创造的话,那你依然还是P。

创业公司,往往意味着没钱没人没资源。于是对于创业者来说,销售是你,客服是你,技术是你,司机是你,打包工是你,扫地大妈也是你。。。。etc。

尤其是在“获取订单”为企业第一任务的阶段,身体力行地找客户、谈订单、推服务更是你的工作常态。

在这种情况之下,你觉得M型的人能够整得过来?

不具备独自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,必须依靠他人的M型创业者,失败概率其实是相当高的。

P型的创业者,比M型更加容易存活下去。

但随着企业阶段的推进,P型创业者也容易遇到一个问题,那就是:天花板很低。

大多数创业公司(尤其是贸易型企业)的形态都是这样的:

老板掌握80%的业绩与资源,手底下1-2名跟单人员降低老板的工作量,另外2-3名业务人员负责市场开拓,创造着20%的业绩。

结果往往就是:老板每天累得跟狗一样,还经常觉得手底下的业务员业绩不好,工资都白花了。

为什么会这样?原因很简单,P型的人往往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,在他的眼中,其他人的能力跟自己比起来实在是差太远了。

“把客户放给别人?不行啊….工作效率太低了,而且我担心他们会把客户做死啊”诸如此类。

不敢往下放,也不懂得如何往下放。

我就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案例:

老板做贸易起家,后来有了自己的工厂,生意是越做越大,但唯独还是死抓着销售和生产这两块不放,除了所有和客户的邮件必须CC给他之外,所有和客户的whatsapp沟通,他都要求必须建一个群聊把他加进去,这样的做法造成了两个后果:

1、客户发现供应商老板也在群聊里面,有什么事自然都直接找老板了,老板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。

2、有个在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的业务员,对老板的依赖心理非常强,甚至连邮件怎么写都得问老板。

但不管再怎么能干的人,也是只有一双手,也是一天只有24小时,假如不懂得把权力放下去,不懂得复制自己的能力给团队的其他人员,不懂得将自己从实务工作中抽身的话,企业永远都做不大。

这就是P型创业者的天花板。

那么,该怎么办呢?

在企业/组织的不同阶段,需要的“领头羊”类型是不一样的。

在初创阶段,管理就是不必要的。此时组织的使命就是向外部要效率,而不是向内部要效率,与其设计各种各样的制度、流程与框架,倒不如设定好大家都认同的目标,然后集体往前冲,省一块钱不如赚一块钱,在这个阶段,领导者更为关键。

在发展阶段,战略大方向已经锁定,规划已经完整,此时管理者的作用开始浮现,逐渐和领导者齐头并进,重点在于确保能力的复制与组织的效率。

在成熟阶段,外部的效率进入了稳定阶段,譬如市场已经饱和,供应商的成本也已经降无可降,此时假如要提升就只能依靠管理的力量,向内部要效率。至于领导者,则开始洞察未来和组织的下一种形态。

在衰老阶段,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,都已经失去了效率提升的空间,此时最需要的就是领导者站出来提出变革。至于管理者,则为变革之后的稳定做准备。

根据如上,假如我们的企业已经渡过了初创阶段,正在迈向发展阶段时,假如公司实在没有足够的资源外聘或者内部培养一位M型管理者的话,P型老板的唯一选择就只能够是角色的转变了。

强迫自己从一线缓退到二线;
强迫自己从务实转型到务虚;
强迫自己下放权力客户资源;
强迫自己睁眼看着员工犯错;

类似这样的事情,我亲身经历过,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P型的人。

但这种转变,给我和员工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。

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:大概是创业第三年的时候,我把自己开出来的所有客户都分出去了。

我的痛苦一:工作效率的下降。譬如这部分客户,在我创业伊始的时候,全部都是我一个人跟进的;但是分出去之后,发现至少要三个人才能接得下来。

我的痛苦二:工作效益的下降。譬如这部分客户,在我手上时不说蒸蒸日上了,至少服务满意度是没问题的。但分出去之后,订单量下滑,客户投诉接踵而来。

我的痛苦三:精力的无法聚焦。原本我只需要埋头创造效益就好,现在不得不分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,去看同事们的邮件,去培训他们的销售能力,去填坑他们出现的错误,好烦!

至于员工的痛苦,则集中在于我的超高要求标准以及极低容错率上。

举两个简单的例子,员工发了邮件给客户之后,可能瞬间会收到我的另一封邮件,指出TA的五个错误;

员工可能在会周末的时候被我一个电话叫醒:别睡了,客户的问题赶紧回答一下。

现在回想起来,我觉得同事们肯定在内心里抽了我几百遍,但当时的我又何尝没有在内心深处骂了几百遍“真是太蠢了”呢?

因为在我的心目中,这些工作都是我完全可以做到120分的,既然如此,凭什么你连100分都做不到?

双方都好痛苦。

许多人就是因为这种痛苦,从而选择了不改变。我们不能够说这种选择是错误的,关键要看你作为创业者,到底想开一家什么样的公司,以及过什么样的生活。

假如你想过忙碌而充实的生活,小康即可小富而安,那没有任何的问题,你可以将自己一直放在P的岗位上。

但这样的创业,和打工有什么区别?

前段时间看朋友圈,有一段话我非常赞同:企业的高层要有使命感,中层要有危机感,基层要有饥饿感。

我们踏上创业这条路,绝对不是为了一日三餐的时候,别人只能够吃饭喝粥,而我们可以龙虾鲍鱼吃一个丢一个。

我们必须是为了实现某个梦想,或者远大的目标。

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逼迫自己跟随企业的发展阶段而更换不同的岗位,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岗位,就成为了一种必然。

尽管这种转变,会带来阵痛。

毕竟所谓的“创业成功”,绝不仅仅意味着赚到比打工时更多的钱。

有问题反馈加微信:mue233 私聊问我 微信公众号:焦虑自愈教程,分享过去走出来的经验
52软件资源库 » 什么样的人更加容易创业成功?